近日一项研究显示,全球动力煤进口超50%以及燃煤发电排放量超70%均是来自亚洲四大煤炭消费国,凸显出这些国家对煤炭的依赖度和削减碳排放的紧迫程度。
Kpler船舶追踪数据显示,2023年前4个月,中国、印度、菲律宾和越南四个国家的动力煤进口量占全球总贸易量的53%,而上年同期占比仅为40%。
与此同时,根据Ember智库数据,1-4月份,上述四国燃煤发电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71.4%,测硫仪,同样高于上年同期占比67%。
动力煤进口和碳排放量均高度集中在亚洲四国的情况,使得气候活动家更容易追踪全球污染物排放来源。不过,也正因为对煤炭的高度依赖,在这些经济体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并进行能源系统整合的过程中,对全球排放轨迹产生的影响也能够更加容易地被发现。
中国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和消费国,其煤炭产量、进口量和消费量均遥遥领先其他国家。2022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工业对煤炭的消费需求缩减,中国煤炭进口量同比出现下降。
与此同时,受俄乌冲突影响,西方国家迫切地从海运市场寻求替代能源,全球煤炭贸易流向也发生了一定转变。
而随着疫情管控放开,今年前几个月中国煤炭需求迅速回升,前4个月中国动力煤进口量同比大幅增加65.7%,累计进口量首次破亿吨。受中国需求增加带动,今年以来全球煤炭贸易量同样创下纪录高位。
贸易伙伴关系
中国工业和经济活动复苏,也使得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得以重振。据了解,一直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建立着牢固的供应链联系,而中国制造业复苏使得对这些国家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需求增加,从而带动其用电需求。
根据Kpler和Ember智库数据,今年一季度,菲律宾燃煤发电量较2022年增加11%以上,而3月份越南燃煤发电量创下20多个月以来新高,进而提振煤炭进口。
未来几个月,菲律宾、越南等国家的煤炭进口有望进一步增加,而决定未来这些国家有多少额外煤炭需求的关键因素之一则是中国经济的复苏程度。
不过,尽管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整体较上年同期明显复苏,但最新经济数据显示,未来工业增长率可能更加不稳定。为此,中国工业企业可能会放慢生产速度,因而对能源和煤炭的整体消费量或将有所限制。
同时,电力企业也倾向于控制运营成本,这可能会导致低成本、高排放的燃料消费增多,如煤炭,而减少天然气等更清洁燃料的使用。
印度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煤炭消费国和第五大经济体,正处于经济增长关键的十字路口。不过,受印度卢比持续贬值、能源以及生活成本高企等因素影响,其自身增长势头也受到抑制。
与此同时,美国和欧洲等主要经济体需求低迷可能会放慢对印度制造电子产品、纺织品和医药等产品的消费,从而间接影响印度经济的增长步伐。
而与中国类似,考虑到印度经济增长潜力,印度电企也可能会倾向于更多地使用燃煤发电而非更加昂贵的天然气,以降低发电成本。这有可能进一步带动印度的煤炭进口,今年前4个月,印度煤炭进口量已经实现15%的同比增幅。
另外,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可能会削弱印度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近年来印度可再生能源增长迅速,但大多依赖于政府投资和补贴,因而经济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这些补贴的发放。
综上,从气候和煤炭市场方面来看,或许意味着中国、印度与其他主要东南亚贸易伙伴一道,都将成为2023年剩余时间乃至今后追踪煤炭进口和碳排放来源最主要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