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鹤壁市恒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官网!
煤炭化验设备专业制造提供煤质检测仪器设备及整体解决方案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66-18
当前位置:恒科仪器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以“智·绿”做强做优煤炭主业

时间:2022-11-19 22:05:07 来源:网络整理 点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

  作为压舱石和稳定器,煤炭稳定供应是我国能源保障的重要内容。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成为必然,煤炭行业在安全兜底的同时面临着绿色低碳的发展重任。为此,践行“双碳”目标绝不是简单“去煤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仍将为我国能源转型提供立足点,全行业必须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安全智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具体到企业层面,如何深刻理解行业所承担的重任?结合自身情况,又该如何推进实践?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煤陕西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梁云峰向记者阐述了他的观点。

  智能化建设为保供增添底气

  中国能源报:煤矿智能化是安全高效保供与践行“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此方面,中煤陕西公司展开了哪些布局?

  梁云峰:我们始终把煤炭保供稳价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实际行动扛起安全兜底重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目标迈进智能化。

  例如,大海则煤矿就是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矿井、中煤集团首个重大科技专项,于2021年10月被列为国家重点保供煤矿。该矿在业内率先实现“生产系统数字孪生全覆盖”“全生产过程高效少人”两大创新,并创下多个“首次”—— 首次将综采工作面集控中心移至地面,推进透明安全高效少人的常态化开采;建成行业载重量最大的罐笼提升系统,首次实现井筒智能机器人巡检和智能分析;矿井及选煤厂生产系统首次实现数字孪生全覆盖;智能管控平台在业内首次实现AI语音交互等。

  该矿预计年底前完成国家级验收,届时下井人员将减少20%,人均工效有望提高25%,生产效率和安全管控能力将大幅提升。

  中国能源报:煤矿智采方式加速变革,但也要看到,智能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您认为,行业仍有哪些关键短板亟待补齐?

  梁云峰:的确,目前距离实现全面系统高级智能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具体表现在:部分企业对智能化不够重视,甚至存在畏难情绪和消极心理;受地质探测、技术与装备发展水平等限制,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攻克,支撑能力不足;特殊而复杂的井下作业条件,导致部分智能化系统应用没有发挥出理想效果;不同智能系统之间兼容协同困难、效果欠佳等。

  智能化建设不是搞花架子,而要实实在在解决矿井安全、效益、管理问题。对此应科学谋划,研究制定智能化发展的行动计划,明确行动方向、实施路径和措施。以此为引导,加强关键技术突破,提高智能化技术与装备水平,同步提高人才队伍保障能力,创新煤矿智能化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中国能源报:作为中煤集团在陕西布局的首个大型现代煤化工企业,贵公司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上做了哪些探索?

  梁云峰:按照发展煤、利用煤、超越煤的新模式,我们坚持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转型升级,持续推动煤炭绿色低碳、清洁高效利用。除了常规项目,目前还在积极论证煤基塑料新材料项目,测硫仪,以及绿电制氢与煤化工产业耦合等。

  为最大限度降低碳排放,我们提出了源头过程减碳思路。比如,正在建设的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化工二期项目)已被生态环境部列为煤化工行业碳评价试点示范项目,并承担了半废锅流程和超大功率电机在化工领域两项国家示范任务。通过先进废锅水煤浆气化技术,大量副产高压蒸汽,由此替代燃煤锅炉,可大幅提升能源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量。项目建成后,在节能减碳方面可实现优势互补,柔性运行,成本竞争优势将更加突出。

  中国能源报: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但也具有高碳属性。对照“双碳”目标,如何进一步强化节能降碳工作?

  梁云峰:煤化工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向,行业虽有高碳属性,但我认为“高碳”也是一种广义上的资源,解决碳的利用问题具有很大发展空间。一方面,生产企业应保证项目整个生产过程处于绿色清洁之中;另一方面,尽可能提升煤炭转换能效,减少单位产品碳排放量,通过科学管控、优化操作,实现“安稳长满优”运行,对于煤化工项目低碳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下一步,可从以下方面入手推进节能降碳:一是采用先进节能技术,通过持续的技术改造升级提升装置能效。二是利用煤化工富含合成气的特点,突出原料优势,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重点往可降解塑料等方向进行科研攻关。三是将绿电同煤化工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煤化工项目的装置优势消纳绿电,互相促进、互相融合。

  “煤炭+新能源”共促绿色发展

  中国能源报:当前,煤炭行业越来越强调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发展。聚焦“双碳”目标,贵公司如何推进落实?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3938179446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4000-9666-18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