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井下智能现代的综采工作面,到宽敞明亮的智能化调度指挥中心;从精确定位、自动调配的井下“网约车”,到忙碌于主运输系统和水泵房的轨道式巡检机器人;从集成照明、摄像、语音通信等功能于一体的矿用本安型智能安全帽,到一线职工手中可实时视频通话的5G手机……近年来,晋能控股集团将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与现代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加快煤矿智能化改造、传统产业数字化步伐,切实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
“智能开采”变成现实
与智能语音助手“小矿”简单对话,调度显示大屏就会清楚地呈现井下安全生产情况;一键启动,井下的采煤机、转载机、皮带运输机等设备就开始有序运转,“智能开采”已真实地走进了煤矿的工作中。
目前,塔山矿数据高速通道已搭建完毕,同时智能视频分析平台、智能单兵装备、巡检机器人等5G+应用均已实现。其中,塔山矿投放的国内首台危险气体巡检机器人,不仅可代替人工在井下危险区域进行巡检,而且环境探测数据也更加精准。
同忻矿自规划建设之初,就确定了以一个平台为核心,自上而下接入各级信息化系统、智能化系统的“112N”整体架构模式,即搭建一个综合管控平台;建成一个私有云数据中心;铺设5G无线传输和万兆工业环网两条数据传输网络;接入若干个信息化、智能化子系统。围绕智能综合管控平台,实现全矿井数据的融合联动,降低各系统、各环节间沟通的时间成本,实现管理效率最大化。
2021年,塔山矿和同忻矿通过了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省级初验工作,并达到了相应的中级建设标准;麻家梁煤业公司入列山西省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测硫仪,建设完成了“50+15”智能化采掘工作面。
2021年10月19日,晋能控股集团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创新成果暨计算中心落成。该中心采用“煤炭专家+ICT技术专家”模式,由晋能控股集团、华为、山西云时代组建220人的专家队伍,围绕“煤矿信息网络”“智能感知技术”等课题,成立5个专题实验室进行科研攻关。
在晋能控股集团一届二次职代会报告中要求,新建矿井全部按照智能化矿井设计建设。近日,王家岭煤业南翼智能化大采高设备开始井下联合调试;寺河矿调度指挥中心、数据中心、云中心升级改造顺利完成并投入使用;沙坪煤业智能化综采工作面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今年,晋能控股集团加速智能化项目集群建设,将完成王家岭等6座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并在2021年基础上,再建设150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其中40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110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打造马脊梁、王家岭2个智能化洗煤厂样板;建设13个无人值守变电所和4座无人值守压风机房等智能化、无人化配套项目;对70座矿井监控或通信系统启动升级改造;启动信息化、智能化系统流程再造工作,实现9个系统的内外部兼容、“一张网”运行;智能化装备产能将达到8900万吨。
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如今,我们工作面的采煤机、液压支架分别实现了自动化程序割煤和自动跟机,以前工作面生产至少需要十六七个人,现在可以缩减到七八个人,效率真是提升了不少。”对于智能化建设给实际工作带来的变化,塔山煤矿综采二队副队长宋志强感触良多。
据统计,应用智能开采技术后,晋能控股集团目前可实现整个工作面全自动割煤移架、工况位姿监测、无死角视频监控、地面顺槽远程集中控制、一键启停所有设备、流程协同联动、故障诊断停机等,初步实现了“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正在研究攻克自动放煤、煤矸识别等技术,使智能化开采逐步向“无人化”方向变革。
生产效率上,智能化综采利用软件自动放煤技术,较人工放煤方式顶煤回收率从87%提高到90.5%,单面产量提高3.5%;智能化掘进采用可储带式自移尾,省去了人工延带时间,每天多掘进2米,月进尺增加60米,掘进效率提高23%,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