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调节,促进电力充足供应。
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能源安全是能源转型的基本要求与根本底线,在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协同发展关系,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经济、低碳”三大目标不断地协调、优化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煤炭增供油气增产 夯实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今年以来,我国电力供应一直处于紧平衡的状态。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复苏,电力需求增长过快;另一方面,受能耗双控政策和电煤价格上涨的影响,煤电企业面临巨大压力。
为扎实做好能源保供工作,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采取了加速释放煤矿优质产能、推进天然气增储上产、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等一系列举措,推动相关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电厂存煤快速提升。11月份以来,全国统调电厂日均供煤达到81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超过30%。11月24日电厂存煤达到1.49亿吨,比10月底增加逾4000万吨,可用24天。截至12月15日,国家能源集团航运公司煤炭运输量突破2亿吨,其中海运量1.6亿吨,有效保障了燃煤电厂机组发电用煤安全。“10月份以来,我们日均完成运量100万吨,两港累计卸车5364.6万吨,向沿线电厂输送电煤近200余列近百万吨。”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肃宁分公司副经理刘英伟表示。
天然气持续增储上产。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天然气产量300.7亿立方米,日供气9500万立方米;中国石化日产天然气超1亿立方米,每日向全国供应天然气1.8亿立方米;中国海油“深海一号”大气田日产天然气1000万立方米;国家管网集团陕京天然气管道累计输气量已破5000亿立方米……11月以来,全国天然气日供应量已达10亿立方米以上,增幅达11%,供暖季可形成储气量270亿立方米以上。
用电秩序保持稳定。截至11月6日,除个别省份、局部时段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采取有序用电措施外,国家电网经营区域有序用电规模接近清零。12月1日,南方电网区域内5省区能源电力供应稳中向好,测硫仪,电厂存煤平均可用天数均在20天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表示,会议明确了能源产业链的通畅对于保障能源供应的作用,加强调节、疏通堵点;强调了资源的开采与生产技术重要性,提升源头保供能力;指出要突出大企业与国有企业在稳定预期上的社会责任,保证能源供应的量价稳定。
在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看来,我国能源和电力具有很强的公用事业特征,事关整个国民经济安全,要坚持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确保我国能源保供稳价。
清洁能源装机规模扩大 加快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
11月19日,白鹤滩水电站4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这是三峡集团在长江干流上建成投产的第100台水轮发电机组,长江干流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11月26日,广东湛江徐闻6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年上网电量约17.56亿千瓦时,相当于130万户家庭全年的基本用电量;截至目前,国家电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超3800万千瓦;今年前三季度,中核集团核电机组发电量累计1291.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06%……
今年以来,我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清洁能源装机规模稳步扩大,硕果累累,为能源保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更为经济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水电发电装机容量3.8798亿千瓦,同比增长5.5%;风电装机容量3.0486亿千瓦,同比增长29%;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8747亿千瓦,同比增长24.1%;核电装机容量5326万千瓦,同比增长6.8%。其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