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煤炭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选择和重要引领。
2021年被誉为碳中和元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时指出,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这一目标同时写入了今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等系列文件当中。
在此背景下,煤炭行业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应对机遇挑战,从编制战略规划、加大投资力度、推进技术研发、加强项目合作等方面入手,测硫仪,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新能源已成为煤企“十四五”发展重要战略方向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各大煤炭集团纷纷将新能源作为重要的战略方向加紧规划布局。国家能源集团将进一步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力争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达到7000-8000万千瓦;晋能控股集团将加快发展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拓展生物质、地热、氢能等新兴新能源,参与试点“新能源+储能”“新能源+火电+储能”,到“十四五”末,新能源装机容量力争突破3000万千瓦;山东能源集团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坚持清洁低碳、多元布局,其中2021年12月16日兖矿能源宣布,力争5-10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氢气供应能力超过10万吨/年;陕煤集团“十四五”将大力发展光伏和风电,积极探索氢能、储能、生物质等新能源,实现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计划到“十四五”末,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规模达到3GW,“十五五”末达到10GW;华阳集团计划到2025年形成15吉瓦光伏组件、万吨级正负极材料、2000套飞轮制造等产业,产值力争超过500亿元;龙煤集团要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推动集团由传统能源企业向清洁低碳能源企业转型。
二、加大新能源产业投资布局
煤炭企业通过合资、控股、参股成立新能源公司,开展资本运营等各种方式,加大对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布局。
2021年1月22日,国家能源集团联合中国国新、中国东方发起成立了国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基金整体规模为100.2亿元,主要投资方向为风电、光伏产业,以及氢能、储能、综合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新技术项目。同时,国家能源集团资本控股公司还联合中国神华、国电电力、龙源电力共同设立国家能源集团绿色低碳发展投资基金,旨在为新能源投资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
2021年4月12日,山东能源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60亿元;该集团已被确定为省级新能源投资平台,积极布局“双千万、双园区”新能源基地;2021年5月21日,国家电投河南电力公司、河南能源集团和河南豫景能源科技公司发起成立河南能化电投新能源有限公司;2021年10月10日,中煤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举行揭牌仪式;2021年6月28日,陕煤技术研究院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开工,一期工程包括高镍三元前驱体、硅基负极和磷酸锂材料工艺生产设施及其配套设施;2021年8月,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收购陕西中核光伏发电有限公司100%股权,投资建设中核淳化10万千瓦风电项目,以独资、合资等方式注册成立9家新能源公司,累计涉及11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
三、积极开展项目合作,推动新能源项目建设
煤炭企业加强与相关行业,尤其是电力企业的合作,发挥各自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推动新能源项目建设。山东能源集团与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以渤中、山东半岛等项目为切入点,共同开发建设新能源项目;湘煤集团与三峡集团新能源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以新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济宁能源集团与华能威海发电公司签署新能源发电项目合作开发框架协议,重点在光伏、风电项目以及大容量电能储能系统建设方面深化合作。
四、积极推动新能源技术研发
2021年12月7日,国家能源集团在江门正式揭牌成立氢能(低碳)研究中心,打造集团级研发平台,创建风光水火储及耦合制氢应用示范基地。2021年11月24日,中煤上海能源与合肥工大高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拓展在换电业务、光伏制氢、蓄水储能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合作,共同推进战略合作有效落地。2021年12月17日,河南能源携手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低碳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将在二氧化碳减排、捕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合作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
五、光伏产业成为煤企发展新能源“主战场”
(一)国家支持煤炭企业发展光伏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