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高煤价影响,一方面是电力供应出现了短缺,一方面是火电企业利润下滑直至全行业亏损。受此影响,各地纷纷出台电价改革措施,包括季节性尖峰电价、补偿电价、煤电上网电价改革等。
就目前我国的电源结构来看,火电仍然占主导地位,因而电力供应端的稳定与否取决于火电企业发电意愿的高低。从今年的市场情况来看,测硫仪,煤电上网电价的真正市场化,才是助力火电企业脱困,实现电力稳定供应的关键所在。
国家发改委今年10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明确,将从10月15日起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并扩大市场交易电价的上下浮动范围。
将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由现行的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扩大为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表示,当前新能源供应占比还不够高,煤电是参与市场电量交易的主体,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市场,因此如果高耗能行业的用电能不受限制,且价格自由浮动的话,火电与高耗能行业交易时可以将全部的发电成本都打进报价,如此“煤电顶牛”矛盾至少可以大幅改善。
上述政策在10月15日开始实施时,江苏省、山东省就顶格上浮了燃煤上网电价,之后更多的省份陆续出台了相应通知,煤电上网电价也纷纷跟随上浮。
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国家电网调研时也同样表示,要加快研究煤电联动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
近期,多地部署2022年电力交易工作,明确2022年实行煤电联动机制。实行电价与煤价联动,可以合理体现发电、用电的成本,降低市场风险。
陕西省发改委12月6日发布的《陕西省2022年电力直接交易实施方案》,广东省能源局12月3日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电力市场年度交易工作的通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部门12月6日联合发布的《甘肃省2022年省内电力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纷纷鼓励发电企业和售电公司及批发大用户合同签订中明确交易电价随燃料成本变化合理浮动条款,实行交易电价与煤炭价格挂钩联动,促进购售双方长期稳定利益共享。
发改委在全国煤炭交易会上发布的《2022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下水煤基准价暂按5500大卡动力煤700元/吨签订。据了解此价格之下,电企难以实现真正盈利,因而对新一年长协煤的签订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
在此影响下,发改委于12月8日再次召开会议就2022年下水煤基准价进行讨论。据市场消息称,上述暂定价格没有变动,但会议重新研究确定了煤电价格体系,煤价(基准700)每上涨25元 ,电价涨1分。
如果这一消息属实,措施正式颁布,并得到落实后,煤价方面的成本就可以顺着电价传导至产业链的下游,这一“重担”将是全行业来承担,而不再象之前那样,全部落在火电企业的身上,就意味着真正的煤电联动时代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