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保供政策的持续深入,全国原煤产量迎来了真正的放量式增长。但从分省数据来看,不出预料,内蒙古果然是煤炭增产的实力担当。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虽然在全国产量增加的大前提下,10月份环比增量的省份较多,尤其是主产省份,但内蒙古增量那是尤其可观。
10月份内蒙古原煤产量环比增加1172.4万吨,是全国增量最多的省份,增长14.29%。较增量第二位的陕西省增加759.3万吨,较增量第三位的山西省增加947.7万吨,在全国环比增量中--2299万吨所占比重达51%。
事实上,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的4年间内蒙古原煤产量一直在山西之上,稳坐全国“老大”的位置。
2020年3月份受反腐倒查影响,内蒙古原煤产量减少明显,直至冬季保供期间才有较为明显的恢复,促使2020年12月份首次在年内实现了同比增长。2020年全年,内蒙古累计原煤产量100091.3万吨,占全国累计产量的26.04%,同比下降7.8%。
今年4月份随着供暖季保供政策的结束,内蒙古原煤产量再次减少,上半年累计产量49141.6万吨,占全国累计产量的25.22%,同比增长仅为1.4%。
进入今年8月份后,在新一轮保供政策的深入推动下,内蒙古原煤产量出现环比持续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前10内蒙古累计原煤产量83233.5万吨,占全国累计产量的25.24%,同比增长1.9%。
但不论是在全国原煤产量中所占比重还是同比增幅与2019年相较仍然存在差距。2019年内蒙古累计原煤产量103523.7万吨,占全国累计产量的27.64%,同比增长8.5%。
也就是说内蒙古原煤产量仍然具备进一步增加的空间。从鄂尔多斯市来看,自内蒙古倒查20年涉煤腐败问题后,鄂尔多斯煤矿自2020年5月以来严格按照核定产能生产。
2020年10月20日至今年2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鄂尔多斯市以消化煤炭库存来保供,依托这一政策当地煤矿产量得到了阶段性提升。而且增产主力以露天矿为主,部分井工矿因缺少超核定产能生产的背书且环保、安全检查频繁并未在消化库存政策期间实现增产,且随着政策到期3月之后鄂尔多斯煤矿确实普遍重新严格按照核定产能生产,部分核定产能明显低于设计产能的煤矿每天仅排1个生产班已是常态。
此外,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内蒙古地区露天开采的煤矿较多,相对来看安全生产系数也较高,更容易获得产能核增审核。今年2月3日市人民政府印发《鄂尔多斯市推进自治区试点露天煤矿采矿临时用地工作实施方案》,对66座试点露天煤矿的临时用地审批给出了具体工作方案,自2020年初一直停滞的露天矿临时用地审批终获重启。但大多数露天矿因自身复垦率、还地率不达标难以获得批复,而且先前考虑到批复后征地和投资的问题,增量释放需要的时间较长。
在新一轮保供政策到来后,这一情况有所改善。新华社消息称,9月份以来,鄂尔多斯市各煤矿加快复工复产进度,全力增产保供。据悉,鄂尔多斯现有正常生产煤矿231座,年产量8亿吨。此外,新增复工复产煤矿40座,增加产量5860万吨,还为109座露天煤矿批复临时用地10122公顷,涉及产能1.69亿吨/年,已有106座煤矿获批产能核增,累计可核增产能1.04亿吨/年。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16日,鄂尔多斯地区煤矿整体开工率为72.6%,比9月底提升了5.2%,其中东胜区开工率更是高达82.4%。销售方面,10月份至今全市平均日销量达到220万吨水平,在11月13日当天销量更是达到260万吨。虽然在上周因降雪影响销量大幅下降,测硫仪,但随着天气转好,目前销量已明显回升。截至11月16日,鄂尔多斯公路日销量为174.74万吨,环比上周同期增加30.99万吨。
因此,不论是从去年冬季的产量来看,还是从目前的实际数据来看,今年后两月内蒙古地区原煤产量将大概率保持继续高位增加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