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在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上,“中国能源企业低碳发展贡献力研究报告暨贡献力50强榜单”发布。这是我国自2020年9月22日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国内首次发布低碳发展贡献力排行榜,引起了众多能源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本次榜单由中国能源报、北京零碳未来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榜单遴选范围聚焦中国能源企业,侧重于考虑能源企业相关行动对碳中和这一历史性目标的积极性和贡献力。在遴选认定环节,经由研究机构选取AHP的综合评价法开展研究,并征询了相关专家意见,确保了榜单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经济委员会主任、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戴彦德在榜单发布会上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系统性的能源革命,这对能源企业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本次榜单发布作为一次全新的尝试,具有重要的意义,预计将吸引更多的能源企业积极行动,引导更多的能源企业为中国碳中和愿景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一、50强企业各指标得分分布差异大
研究团队采用碳排放数据、能耗指标、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以及技术创新情况等相关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从各能源企业的碳源减排和碳汇吸收贡献、企业碳中和行动方案贡献、企业减排技术贡献、企业碳金融贡献及企业社会责任贡献等五个方面贡献度着手,对企业碳中和贡献力进行评估。
总体上50强企业碳减排技术贡献力分布更为密集,其余四个准则层贡献力则相对分散。其次,大部分企业仅有1-3个得分突出的维度。整体50强得分未来都有提高空间。
二、传统能源企业低碳技术和减排行动表现亮眼
中石化和中石油作为传统能源企业得分较高的代表,在多方面表现亮眼。
碳减排(C11):中石化2020年实现碳减排1709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得分最高为95分;碳汇(C21):中石化义务植树170.3万株,吸收二氧化碳当量126.3万吨,中石油全年累计植树281.1万株,预计吸收二氧化碳约208.5万吨。
碳捕集技术研究(C31):中石油开展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究,加快新型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试验研究和应用,以及二氧化碳捕集、输送工艺包研发,丰富公司碳捕集相关的技术储备;中石化实施低碳重大科技专项以及新能源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开展公司重大技术现场试验等工作。
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组织参与(C51):作为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在中国的唯一成员,中石油深度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与其他成员公司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油气行业低碳转型开展合作。社会绿色认证方面(C53),2020 年中石化连续第10年荣获“中国低碳榜样”称号,共有39家所属企业被授予“中国石化绿色企业”称号,37家绿色企业通过复核,绿色企业创建累计完成比例达 66%。
三、新能源企业清洁能源布局减排贡献突出
居于榜单前列的企业在新能源业务方面进展迅速。如通威集团将光伏发电与现代渔业有机融合,在全国各地推广和建立“渔光一体”基地;南方电网积极推进光伏、抽水蓄能、风电等发电并网;哈电集团旗下的哈电风能在2020年实现碳减排1700万吨,在榜单的碳减排和节能减排方面表现突出。
隆基绿能在清洁能源布局(C23)得分较高,为83.1分。隆基绿能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光伏制造企业,2020年累计碳减排量(C11)达135.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得分87分。
此外,隆基绿能在2020年加入了多项全球气候变化行动倡议,并承诺最晚于2028年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及运营中100%使用可再生能源;2020年全年,隆基绿能运营边界共计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255783.35万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力使用比例达到41.83%。
四、能源产业链企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表现优异
能源产业链指除能源的开发使用外,其他各种能源相关的上下游业务,包括产业链上游的储能技术、设备制造等辅助技术研发,以及下游的能源数字经济、能源投资与技术咨询等市场业务。与传统能源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一样,能源产业链在助力实现减碳目标上同样发挥重要作用。
以协鑫集团和通威集团为例。2020年,协鑫集团节能减排表现优异,实现碳减排1472万吨(C11);在循环经济方面,协鑫集团在开展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三废”排放指标,在光伏铸锭开方生产过程中,经过研发利用无毒无害的可循环利用材料代替泡沫胶,从源头减少危废产生(C33)。此外,通威集团2020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343万吨(C11),并积极提供绿色产品和服务、打造绿色工厂、实施绿色运营,构建起绿色制造体系。
五、电力行业行动迅速,多家企业排名靠前
在榜单位列前十的企业中,有四家电力行业企业:华电集团(80.24分)、华能集团(78.69分)、南方电网(78.65分)、国家电网(77.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