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联7月23日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预计2021年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左右,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0%-11%。
报告称,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外贸出口高速增长,拉动电力消费需求超预期增长。综合考虑下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上年基数前后变化、电能替代等因素,以及国外疫情、外部环境存在的不确定性,预计2021年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左右,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0%-11%。若冬季出现长时段大范围寒潮天气,则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将可能突破11%。
这已经是今年以来,中电联第二次上调2021年全年用电量增幅了。
今年2月2日,中电联发布的《2020-2021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表示,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电能替代等因素,预计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6%至7%。
4月23日发布的《2021年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提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上年低基数、电能替代等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存在的不确定性,预计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前高后低,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7%-8%,若夏季出现长时段大范围高温天气,则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将很可能突破8%。
中电联作为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电力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联合组织,而且主管部门是国家能源局,其对全国电力行业运行情况的认知可以说是“领头羊”,但从其一再对2021年全年用电量增幅做出调整这一举措不难看出,今年以来,全国用电情况远超行业乃至国家预计。
这或许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全球疫情持续发展,但唯独中国“独领风骚”,疫情形势控制较好,经济发展状态良好,促使全球贸易纷纷涌向中国市场,测硫仪,带动工业用电量维持较快增长。
与此同时,今夏高温天气明显较往年有所增多,制冷用电大幅增加。中国气象局介绍,入汛以来(4月1日至7月1日),全国平均气温16.3℃,较常年同期偏高0.5℃,其中广东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海南为次高。
7月14日全国日用电量刷新了历史纪录,达到271.87亿千瓦时,比去年夏季的最高值增长超过了10%,比今年年初的极端寒潮天气情况下用电量增长也超过了4.7%。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朱伟江报送,主要是受天气因素的影响。
根据国家电网的数据,受天气因素的影响,空调等降温负荷约占用电负荷的40-50%,再叠加上工业用电快速回升,造成了7月中旬以来用电负荷明显增加。
而中电联再次把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预测上调至10%-11%也应该是考虑了上述两个方面,而且不论是疫情发展情况,还是天气情况都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正因如此中电联同时强调,若冬季出现长时段大范围寒潮天气,则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将可能突破11%。不难看出,极端天气的增加对用电端的影响愈加明显。
此外,在发电装机占比方面,《2020-2021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指出,预计2021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继续提高,2021年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1.2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47.3%,比2020年底提高2.5个百分点左右。
《2021年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对此进行了补充:“预计2021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及比重将有望首次超过煤电。”最新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维持这一预测。
报告预计2021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部分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应紧张,电力供应紧张的地区及程度超过上年。从需求端看,预计下半年电力消费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迎峰度夏期间,高温天气将加大电力负荷峰谷差,为系统调峰带来较大的挑战。从供给端看,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比重持续上升,电力系统时段性灵活性调节能力不足现象将进一步加剧;西南等部分地区电煤供应偏紧,制约煤电机组的发电能力;部分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将影响气电机组顶峰发电能力。
从各区域的供需平衡情况看,预计华中、南方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紧张,南方区域形势尤为严峻;华北、华东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东北、西北电力供需平衡有余。从省级电网供需平衡情况看,预计蒙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广东、云南、广西等省级电网在部分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应紧张,将需要采取需求响应或有序用电措施,其中,广东、云南、蒙西的电力缺口相对较大。迎峰度夏期间,若出现持续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则电力供应紧张的地区将进一步扩大至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四川、重庆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