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钢强度在这里特指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用钢量。中国的用钢强度高具有多方原因,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国情和选择的发展道路。
国情和发展道路都是长期形成,不易在短期内改变的。对钢铁产能的调控,不能脱离中国的国情。面对中国经济今年补偿性加速增长的形势,相关方面在数月前却放言中国今年的钢产量要同比下降,这加大了市场对钢材涨价的预期。只有对中国的用钢强度有清晰而客观的认识,才能在未来避免或减少因误判给市场带来的波动。
经济结构和发展驱动力决定了用钢强度
按照经济学家的定义,中国属于正在加大市场化比重的转轨型经济体。为克服原有计划经济的固有缺陷,通过在探索中求发展,中国经济在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
与经济处于类似发展阶段的国家相比,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大组成要素中,中国在投资方面的占比明显更高。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中国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使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发展。这是中国经济用钢强度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数据来源:WORLD FACT BOOK,CIA
下图比较了中国与世界其他五国的钢材消费量。从人均GDP的水平上看,这些国家与中国处于相类似的经济发展阶段。2019年中国的人均GDP大约折合10216美元。同年五国的人均GDP介于6001美元(南非)和11584美元(俄罗斯)之间。其他参与比较的国家还有巴西、土耳其、墨西哥。
数据来源:世界钢铁协会,快易数据等
这一年中国的用钢强度或单位GDP用钢量高达6618吨/亿美元。其他五国最高的是土耳其的3633吨/亿美元。只有中国的55%。加上五国的经济总量远小于中国,因此它们的钢材消费量与中国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除中国外,世界前五大产钢国还有印度、日本、美国和俄罗斯。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的单位GDP用钢量同样是鹤立鸡群。上述四国中印度的单位GDP用钢量最高,也只有3725吨/亿美元。
通过下图可以发现,除中国之外的其余四国的数据是分布在一个变化平缓的弧线上。这个弧线显示用钢强度或单位GDP用钢量随人均GDP的增加而减少。中国的数据游离在该弧线之外。
数据来源:世界钢铁协会,快易数据等
有鉴于此,采用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数据来预测中国的用钢量和钢产量,将会得出荒谬的结论。
上世纪九十年代,澳大利亚政府曾资助过一项有关中国钢产量的研究,该研究预测中国的钢产量将于2005年达到峰值,峰值时中国年钢产量为1.5亿吨。
数年前矿业巨头必和必拓(BHP)也进行了一项相类似的研究,预测年产钢10亿吨是中国钢产量的峰值。这个结论显示,国外研究者对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仍然缺乏深度的了解。
中国在钢产量上独步全球,连续多年占有全球的半壁江山(2020年中国的钢产量为全球钢产量的57%),已成为全球钢材消费和生产的中心。由于旺盛的国内需求,在钢铁这样一个已高度全球化的行业中,除紧邻中国的东盟地区外,中国钢铁生产商在海外的市场份额并不高。
2019年中国的净出口量在钢产量中的占比不足5%,远低于世界其它钢铁生产大国如日本(27%)和俄罗斯(31%)。国际市场是日俄钢铁企业经营版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只在个别国内需求不振的年份,中国企业才会增加出口。
房地产行业的用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