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铁路1月6日发布的公告显示,2020年12月,公司核心经营资产大秦线完成货物运输量3793万吨,同比增长7.54%,增幅较上月扩大0.82个百分点。
环比来看,较11月份增加14万吨,增长0.37%。
12月份日均运量122.35万吨,较11月份的125.97万吨减少3.62万吨。
大秦线12月份日均开行重车82.2列,其中:日均开行2万吨列车56.8列。
2020年1-12月,大秦线累计完成货物运输量40501万吨,同比下降5.99%,降幅较前11月收窄1.2个百分点。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大秦线12月份运输情况有所减弱,没能延续11月份的良好势头。
大秦铁路担负着晋、陕、蒙等主产区的煤炭外运任务,是“西煤东调”和“北煤南运”大动脉。承担秦皇岛港、京唐三港、曹妃甸四港等8个港口及京津冀电厂煤炭的发运任务,运量占全国铁路煤炭运输总量的近1/5。
2020年年初,受疫情影响,下游需求减弱;而进口煤大量涌入,供需出现错配,只是国内煤炭市场供需两弱。数据显示,2020年1-5月份,大秦线完成货物运量1.48亿吨,同比减少18.48%。
之后,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国经济稳定转好,南方煤炭需求逐步回升。而进口煤政策的进一步收紧,促使下游用户将拉运重点转至国内市场。进入冬季后,随着全国大范围降温和工业生产用电量持续增长,多地电煤供应日趋紧张。为充分发挥大秦线煤运大通道作用,太原局集团公司启用了保留的10列C80型车底,开启大秦线日运量130万吨运输模式。
截至年度,第二波“公转铁”政策推进,叠加“保供增产”政策的实施,大秦线机遇再现。根据公告数据,2020年下半年,大秦线完成货物运量比上半年增加2900万吨。
此外,大秦线新增支线—-朔准线,设计通过能力5260万吨。此线路开通后,成为大秦铁路运输增量的重要补给线,“三西”路网结构更加完善,满足大秦线增加运量的需求。
2021年,煤源结构继续向“三西”地区集中,公转铁行动持续推进,大秦线强大的煤炭运能将继续得到发挥。
2020年年中,大秦铁路在回答投资者提问-对公司发展前景的描述时表示,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布局,未来国内煤炭生产重心将继续向晋陕蒙等资源禀赋好、竞争能力强的区域集中,公司货源吸引范围内的煤炭供应能力将进一步得到强化。
同时,在国家“推进运输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下,资源输出省份陆续出台配套文件,测硫仪,山西省在《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中提出“出省煤炭、焦炭基本全部采用铁路运输”等重点任务。“公转铁”增量将继续为公司稳定大宗货源基础提供支撑。
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和潜力不断释放,也必然增强对铁路运输供给的需求,进而为铁路现代物流、多式联运、集装箱、冷链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此外,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核心技术和先进高效的集疏运一体化运营体系,通过出资参股浩吉铁路等,初步构建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战略协同格局,实现了货物运输网络的持续扩展,也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公司在“三西”地区煤炭外运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大秦线近六年及2020年前五月货物运输量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19年,大秦线的货物运输量有所下降,其中2014年运输量为4.5亿吨,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位数下降,到2019年运输量4.31亿吨,比2014年下降了4.31%。
2019年的货物运输量和2018年相比下降4.48%。2020年年中的时候,有市场分析表示,照前五月的趋势来看,2020年大秦线的货物运输量有可能会出现两位数下滑但事实却有所出入,降幅为5.99%,不过依旧较2019年有所扩大。
2021年,即便公转铁政策继续推进,经济恢复速度或也将进一步加快,业内也预测煤炭消费也将优速增加,但浩吉铁路的运力也将进一步释放,“两江”、“两湖”地区对海进江煤炭的需求将有所减少,叠加“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大秦线实际运量能否达到国家铁路集团提出的“稳定在4亿吨”尚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