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召开会商会,对5月份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分析研判。
综合判断,5月份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日趋复杂,南方地区水旱灾害、北方地区森林火险区域特征明显。随着强降水、强对流天气增多,南方全面入汛,华南前汛期进入盛期,南方多地洪涝、风雹、地质灾害风险加大。
南方多地洪涝灾害风险增大。据预测,东北北部和南部、内蒙古东部、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南东北部、西南地区东南部、华南西部、西藏西部等地降水偏多,其中黄淮东部偏多2-5成,珠江流域、长江流域、浙闽地区等部分南方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另外,还需关注北疆、藏南等地融雪洪水和冰川灾害。
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周学文在5月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据气象部门的预测,今年汛期我们国家的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极端的天气事件偏多,夏季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黄河上中游、海河流域的局部、松花江流域,加上南方的珠江流域的东部可能有比较重的汛情;新疆大部、长江中游降水可能偏少,容易出现阶段性的旱情;全年登陆的台风个数可能偏多。
而2020年,我国南方地区全面入汛在6月初,显然今年的入汛时间明显早于去年,但实际降水量如何还有待观察。
今年年初,农业、气象和水利部门预测,2021年3-10月全局平均降水量比历年偏多,降水量在520-600毫米。而2020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95毫米,也就是说今年降水量大概率要比去年少,水力发电总量也将有所下降。
但从水电建设投资情况来看,随着水电投资的增加,水力发电总量是否下降有待观察。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3月份全国水电电源工程投资完成245亿元,同比增长76.1%;新增水电发电装机容量109万千瓦,同比增加39万千瓦。截至3月末,全国水电装机容量37132万千瓦,同比增长3.7%。
水电作为我国现有可再生能源装机中的“老大”,每年的汛期,对火电的替代作用较为明显,尤其今年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之下,国家层面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或将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在这一情况下,弃水现象或将大幅减少,水力绝对发电量的增加也将成为必然。
不过,从全国电力生产情况来看,短期内火电依旧是主力来源,即便水电替代作用明显,但在全社会用电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预计各类型发电量均将会有明显的增量。
从用电量的角度来看,测硫仪,在今年2月2日,中电联发布的《 2020-2021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表示,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电能替代等因素,预计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6%至7%。之后随着全国经济形势的持续向好,中电联4月23日发布的《2021年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提出,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上年低基数、电能替代等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存在的不确定性,预计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前高后低,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7%-8%,若夏季出现长时段大范围高温天气,则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将很可能突破8%。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92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2%。一季度,南方电网累计发受电量达28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77%,增幅创近三年之最。南网总调专家分析称,对比近三年第一季度历史数据,南方电网全网、广东、广西、海南电量增速显著高于往年,云南则是大幅、稳定高于往年,贵州随气温波动电量正常增长。其中,广东、广西、云南、海南一季度电量分别同比增长36.15%、22.87%、31.65%、16.60%。
国家能源局4月29日召开的二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季度全社会用电大幅增长,增速较2020年、2019年分别提高27.7、15.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生产加快,成为拉动全社会用电增长的主要动力。一季度,工业用电同比增长23.9%,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1%,较2019年同期增长15.3%。制造业用电同比增长26.6%,贡献率达到58.2%,31个细分行业用电增速均超过10%,特别是电气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用电同比增速超过50%。
而从历年的情况来看,二季度一般是工商业发展的黄金时节,5、6月份的经济情况同样会表现亮眼,从而带动社会用电量继续维持高速增长。在这一情况下,预计电力生产将进一步加快,即便水电对市场份额有一定的挤占,但作为主力军的火电也不例外。在日耗高位的情况下,电厂对煤炭的需求将持续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