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煤矿生产方式 提升矿工劳动价值
数字化智能化催生新时代煤矿崭新业态
——全国煤矿薄煤层智能开采经验交流现场会主旨报告
刘 峰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
2024年6月19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山东邹城召开全国煤矿薄煤层智能开采经验交流现场会。会议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能源安全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总结交流近年来煤矿智能化建设特别是薄煤层智能开采的成效经验,分析当前煤矿智能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方向,加快形成煤炭新质生产力,提速煤炭新型工业化进程,为煤炭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此次会议得到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国家能源局等国家部委,山东省、济宁市和枣庄市等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各煤炭企业集团和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在此,向出席会议的有关国家部委和各级政府领导、各位行业院士专家和各位企事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承办本次现场会的山东能源集团,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并为我国煤炭事业发展付出艰辛努力和作出积极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
刚才,山东省政府、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领导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充分肯定了煤矿智能化建设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并对下一步提升煤矿智能化建设水平、促进煤炭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并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
下面,受嘉琨会长委托,结合行业发展新形势,谈四点意见。
一、全面发力强推进,我国煤矿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尤其智能开采取得显著进展
2019年5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山东枣庄成功组织召开全国煤矿薄煤层智能开采现场推进会,会议提出“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全行业就煤矿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形成共识。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在国家能源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的领导下,在产学研用各方的协同配合、共同努力下,采煤工作面协同控制、巷道快速掘进、矿用5G通信、机器人辅助作业、露天矿卡无人驾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建成了一批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煤矿,打造了煤炭工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新场景、新业态。
(一)技术装备不断攻关迭代,煤矿智能开采基础从局部单元到成套系统全面夯实。近年来,一批具有智能感知决策、自主集群控制、安全状态管理的智能化、高端化、成套化采煤装备成功研发应用。采煤机方面,研发出0.9米极薄煤层至10米超大采高的采煤机,突破了大功率牵引和高功率密度摇臂传动技术、超大采高煤机整机布置优化及高强度紧固技术、大仰角长摇臂润滑冷却技术,创新了半悬机身布置方式,解决了超大采高煤机稳定性可靠性以及薄煤层机身高度和过煤空间的问题。液压支架方面,攻克了10m超大采高液压支架630mm缸径抗冲击立柱、双侧双活动侧护板、双伸缩梁+三级护帮等结构,解决了超大采高开采护顶和护帮支护难题;攻克了薄煤层液压支架板式顶梁和超大伸缩比立柱等关键技术,解决了薄煤层开采支护难题。输送系统方面,成功研发运输能力突破8000t/h的工作面智能输送装备、直角转弯刮板输送机以及480m超长刮板输送机,攻克了大运量、不均衡载荷、变频传动等稳定性控制难题。供液系统方面,相继研发成功1250L/min、2000L/min大流量高端智能型乳化液泵,攻克井下1000kW永磁变频技术,实现大流量稳定供液。供电系统方面,新型高压配电装置和组合馈电开关成功应用,电力监控系统实现了测温诊断、火灾报警、安全管控、能耗分析等功能。电液控制系统方面,新型网络型控制系统实现了支架状态监测、远程参数配置、功能组态配置、跟机工艺编辑等功能。信息设施方面,5G通信系统成功研发并在工作面组网,国产惯导系统、智能跟机视频等技术推广应用,采煤工作面数据集成、智能管控水平持续提升,煤矿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全面换挡提速。
(二)薄煤层无人化开采取得突破,工艺装备智能协同助力开采管控模式发生转变。目前我国1.3m以下的薄煤层约占保有储量的20%左右,尤其是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等地区薄煤层占其保有储量50%以上。2m以下煤层受地质条件和空间的制约,开采难度大,生产效率低。近年来,煤炭生产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开展技术攻关,从“装备形式”到“配套方式”再到“工艺模式”逐步升级,建成一批薄与较薄煤层智能综采工作面。国家能源榆家梁煤矿创新实践“采煤工艺编辑+截割模板”远程操控模式,实现了较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常态化无人生产。淮河能源朱集东煤矿在“大采深、高瓦斯、高地压、高地温”地质条件下,实现了薄煤层智能化高产高效开采。四川嘉阳煤矿创新地面单人简约规划截割、工作面全视频安全巡检生产模式。山东能源集团杨村煤矿实现了含厚度不均坚硬夹矸及硫化亚铁结核体的薄煤层面内无人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