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规上发电量为89091亿千瓦时,其中火电为62318亿千瓦时,占比70%。
这即意味着,2023年,火电发电量占比终止了近几年的下降趋势,出现了反弹,回归到2019年的水平。2019年-2022年,该占比分别为约70%、69%、68%和67%。
国资委发布的央企数据与全国的趋势是一致的。据了解,2023年中央发电企业加强电煤库存管理,电煤库存始终处于高位水平,煤电机组保持安全高效运行,全年累计发电5.35万亿千瓦时,以占全国52%的装机规模贡献了占全国63%的发电量。而2019年-2022年,该占比分别为约63%、60.8%、60%和58.4%。
从各项数据可以很直观地得出,煤电出力的反弹,与装机容量的增加和利用小时数的提升有直接的关系。
2021-2022年,煤价大幅上涨,部分地区出现限电情况,煤电在电力体系中的定位被重新认识。
与此同时,尽管风电、光伏装机增幅明显,占比大幅提高,但可控性较低,在发电量中的占比贡献提升有限。因此,在新能源项目审批的同时,往往会有相匹配的煤电项目一同建设。
因此,从国家到地方,一改几年前“一刀切”禁止煤电项目审批的做法,煤电项目建设明显增加。
全球能源监测机构Global Energy Monitor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煤电核准量超过2021年4倍,高达1.06亿千瓦以上,相当于每周核准两个煤电项目。
进入2023年这一趋势进一步凸显。绿色和平发布的《中国电力部门低碳转型2023年上半年进展分析》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总核准煤电装机5040万千瓦,已达2022年全年核准装机量的55.56%,远超2021年全年获批总量。
中电联发布的《2023-2024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煤电发电装机容量11.6亿千瓦,测硫仪,同比增长3.4%,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39.9%。
与此同时,2023年,西南等水电大省所在地区降水量依旧偏少,来水不足之下,水电出力仍然偏弱。中电联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中的水电发电量全年同比下降5.6%。
在这一情况下,其他能源,尤其是稳定性相对较强的煤电和核电等。中电联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中的火电、核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6.1%和3.7%。
中电联表示,2023年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接近六成。煤电仍是当前国内电力供应的主力电源,有效弥补了水电出力的下降。
2023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592小时,同比降低101小时。其中,水电3133小时,同比降低285小时;火电4466小时,同比提高76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