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鹤壁市恒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官网!
煤炭化验设备专业制造提供煤质检测仪器设备及整体解决方案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66-18
当前位置:恒科仪器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山东省济宁市44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7500万吨/年

时间:2023-11-10 10:45:02 来源:网络整理 点击:

 从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坚持强基固本,勇于守正创新,多措并举推进全市煤矿高质量安全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济宁市共有煤矿44处,占山东全省煤矿数量的47.8%,分布在除梁山县、泗水县以外的12个县(市、区),从业人员约7.3万人,从事井下作业人员约4万人。核定生产能力7500万吨/年,其中省属煤矿21处,核定生产能力5767万吨/年;市属煤矿10处,核定生产能力926万吨/年;县属煤矿13处,核定生产能力807万吨/年。

  强化安全管理网络建设

  为深入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我局印发了“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指导意见,在全市煤矿范围内组织开展“本质安全型”矿井创建活动,督促企业建立完善安全文化、组织管理、工作考评、全员管理、精准培训、过程管控、装备保障等七大体系,还配套编制了《济宁市“本质安全型”矿井创建手册汇编》,包含行进空间路线、岗点、专业和系统4类检查手册,做到对标对表检查,测硫仪,全力消除煤矿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努力打造有济宁特色的“点线面结合,立体化监管”的工作模式。在此基础上,自今年3月份起,大力推行“分区分段”可视化网格管理,作为“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的有力补充,督促煤矿将井下作业场所现场划分为若干区域,明确每个区段、每段巷道、每个岗位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检查标准,每个区域悬挂巷道指示牌板和检查标准牌板,做到人人身上有担子、有责任,推动全员参与自主隐患排查,实现安全管理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煤矿安全管理向全员化、精细化转变。

  强化煤矿重大灾害防治

  委托中国矿业大学、华北科技学院、山东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对煤矿井下重要采掘工程进行备案审查,重点审查冲击地压、水害、火灾等重大灾害防治措施,指导企业提高安全技术保障能力。每季度末开展重大安全风险分析研判,督促煤矿紧盯重大灾害治理和薄弱环节管控,同时对重点关注的安全风险及时下达安全风险预警提醒函。加强火灾防治技术指导,针对辖区煤矿火灾风险突出的情况,出台了《强化全市煤矿防灭火工作十项措施》《煤层自然发火九种情形防治要点》,指导企业切断煤炭自燃链条,加强内外因火灾管控,推动火灾防治由事中事后管理向事前预防转变。组织召开全市煤矿防灭火经验交流会议,分析当前防灭火工作存在的短板不足,安排部署下一步具体工作,同时组织煤矿负责人下井实地观摩防灭火先进设备设施。

  强化监管执法手段创新

  探索形成“1+2+N”执法工作模式,即聚焦“实现安全生产”1个目标,强化“全流程从严执法、全过程业务指导”2个抓手,创新“分类分级执法、借力引智执法、执法联动通报、技术方案审查”等N项举措,形成“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的监管执法格局,保障了执法工作质量。充分发挥监管监察工作合力,先后与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东局执法处联合开展“双专双查”、劳动防护用品等专项检查,召开联席会议,相互通报问题,共同商议整改措施,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提升执法效果。建设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将全市各煤矿安全管理数据,包括人员精确定位、视频监控、安全监测监控、雨量观测、矿压监测、水文监测等系统数据接入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动态实时监控。制定远程信息化执法“十招”,实行“风险警示、驻矿督导、日常调度、平台监控、专业排查、精准执法、典型推广、领导带班、远程抽考、视频验证”,实现了执法检查“不断线”。建立执法问题通报机制,执法检查发现的重点问题,分别抄送至上级集团公司、县(市、区)政府、市国资部门,共同推进问题闭环整改。

  强化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创新制作岗点事故警示画板,梳理近年来18个煤矿典型事故案例绘制成漫画形式,悬挂在井下相应的作业岗点和班前会召开地点,强化事故案例在作业现场的视觉冲击警示效果。收集整理近五年来全国范围内62个煤矿典型事故形成《典型事故案例汇编》,发放至各煤矿作为警示教育教材。筛选79个事故案例警示教育视频下发至全市煤矿,进行“每周一案”警示教育,引导煤矿广大干部职工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教育现场职工按章作业。梳理近年来煤矿事故隐患点,编写《煤矿职工自主保安警示画册》,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图片展现煤矿的风险隐患,强化警示教育,提高职工自保互保安全意识。

  强化煤矿基层基础建设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3938179446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4000-9666-18

二维码
线